
溪黄草又名熊胆草、血风草、溪沟草、山羊面、台湾延胡索等,系唇形科植物线纹香茶草的全草。含黄酮甙、酚类、氨基酸、有机酸,性味甘苦、凉。《常用中药彩色图谱》说它“清热利湿,凉血散瘀,治急性肝炎,急性胆囊炎,痢疾……”是民间治疗黄疸型肝炎的常用药。
药理作用
溪黄草有效成分溪黄草素A,尾叶香茶菜素A,具有抗癌活性,对人宫颈癌(HeLa)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[1]。
中药化学成分
溪黄草 叶和茎中含二萜类化全物:溪黄草素(rabdoserrin)A[1]、B[2]、D[3],以及尾叶香茶菜素(excisanin)A,2α-羟基熊果酸(2α-hydroxyl-ursolic acid),熊果酸(ursolic acid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和β-谷甾醇甙(β-sitosterol glucoside)[2,3]。
功效
清热解毒;利湿退黄;散瘀消肿
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:以0.1%CCl4花生油溶液腹腔注射,制备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,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(SGPT);以α-萘异硫氰酸酯(ANIT)造成大鼠黄疸模型,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水平.结果该药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和ANIT所致大鼠黄疸模型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血清总胆红素(STBIL)的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(P<0.01)。病理检查证实,该药具有明显的减轻肝细胞的肿胀、脂变、坏死、炎性浸润等症状的作用。结论溪黄草茶浸膏有一定的降酶利胆和保肝护肝的作用。
提取溶剂:水或酒精;
包装方式:25KG/纸板桶;
贮藏:密封,阴凉干燥处。

防治肝炎 清肝祛湿溪黄草
|